![]() |
【 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市律师协会发布时间:2021-09-30 浏览:1230
律师作为国家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依法治国的践行者,也是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淮南市律师协会在淮南市司法局的引领下,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律师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支持和引导广大律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为民宗旨,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打造淮南市律师行业公益法律服务品牌。
一、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法律服务新模式
1.筑牢红色“防疫网”
2020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喜庆的春节笼罩上一层阴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淮南市律师行业根据省律师行业党委、省律师协会和市司法局党组的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律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司法厅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对全市律师行业统疫情防控工作全力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纷纷投入到防疫、抗疫行动中,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和政府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市律师行业党委、市律师协会及时下发《关于律师行业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期间,淮南市积极引导广大律师依法依规代理涉及疫情的相关案件,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及当事人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借涉疫情案件恶意炒作导致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认真撰写法律意见建议,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全力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疫情防控工作,各支部党员律师积极到社区报到,服从社区党组织安排,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积极响应市司法局党组的号召和倡议,组织全市律师通过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随着部分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淮南律师积极提供服务,助力企业运营,维护经济社会关系稳定。除已组建的疫情服务法律顾问团外,全市律师都加入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行动中来,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实际困难。服务内容涉及复工复产后的防疫措施,疫情停产期间的劳动工资待遇,疫情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暂时难以履行时的处理,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等。
2.慰问防汛抗洪一线
2020年汛期,受连日暴雨影响,淮南市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多条河流、湖泊超警戒水位,淮南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中。7月27日,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承军带领市律协副会长杨全好、张万标,秘书长余凤祥,代表市律师协会前往田家庵区港口一线的淮河大堤,慰问防汛抗洪一线人员,为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送去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牛奶、水果等慰问品,表达全市律师对防汛一线人员的敬意和感谢。7月28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鼎携淮南仲裁委秘书处、淮南市律师协会等单位负责人,组团前往淮南市毛集镇,送上大米、面包、方便面、纯净水、饼干等生活物资,向炎炎夏日坚守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慰问。
二、服务法治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
1.参与信访值班、接访,构建平安安徽建设
市律协每周派出律师参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信访局的信访值班和市领导接访的陪同。市级每年500余次信访值班,另外还参与县区级的信访值班。化解了大量信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淮南市的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情况受到《法制日报》头版报道。
2. 开展“律师参与调解”
淮南市作为2018年全省四个率先开展律师调解试点的地市之一,在全市共在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8个、在市律师协会设立律师调解中心1个、在3家律师事务所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3个,共12个律师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中心)、153名律师调解员,为当事人调解案件、化解纠纷,开创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
3.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
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制定印发了《淮南市关于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淮南市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服务团。为全市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发放法律宣传手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表,出具体检报告。
三、法律服务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1.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律师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的通知》,就在全国开展律师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良好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作出部署安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良好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淮南市积极组建“律师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团”、“助力脱贫攻坚律师公益志愿团”,为全市13个贫困村提供法律服务。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淮南市司法局、市律师行业党委、市律师协会,发动律师按照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律师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的要求,通过党建帮扶、产业帮扶、法治帮扶、爱心帮扶、消费帮扶五大举措,充分发挥律师在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论证、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同时发动律师参与购买贫困村滞销农产品、举办“献爱心、送温暖”看望孤寡老人、农民工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遵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等系列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淮南市律协组织全市律师多次为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张王村(贫困村)扶贫捐款共计近2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站,让贫困村有了一定的保底收入。此举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十佳好人好事”。
2.护航乡村振兴
2021年2月,淮南市司法局会同市律师协会在淮南市扶贫法律服务团的基础上,及时成立“淮南市乡村振兴律师服务团”,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资源向农村延伸,为乡村治理、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等提供“法治体检”,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淮南市成立了37人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普法讲师团、30人的乡村振兴律师服务团、12人的民法典双百宣讲团,广泛开展“典亮乡村法润淮南”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民法典宣讲、“送法进乡村”、农村“法律体检”“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情暖农民工、维权在行动”等专项活动,并开展“互联网+”法律服务,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及时精准、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参与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
1.“ 1+1法律援助”行动
“1+1法律援助”行动是由司法部、团中央发起,每年向全国无律师县及中西部律师人才短缺的地、市、县选派一名律师和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当地法律援助工作,以提高当地的法律援助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志愿行动。2009年以来,安徽省每年选派10名左右律师到艰苦地区提供该项援助活动,每批活动为期一年。2021年,淮南市选派安徽滨阳律师事务所宋海燕律师、安徽慕春律师事务所田金好律师、安徽光淮律师事务所李艳律师三名律师参与该项援助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海南、贵州等省区受援地。此次淮南市选派了3名志愿律师同时开展援助,在全省16个地市中人数占比最高,参加律师既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其中,宋海燕律师已连续5年参与该项工作,田金好律师已是第4年参加该项活动。三名志愿律师赴千里之外的贫困地区开展驻地援助,充分展现了包括律师在内的淮南司法行政队伍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得到了省司法厅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2.志愿律师援藏
2014年起,司法部就发起在全国范围内选派志愿律师到西藏无律师县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旨在维护西藏各族人民合法权益,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2017年6月,时任民盟淮南市田区第五支部副主委、市司法援助中心律师周庆昉,作为淮南市首位法律援助援藏律师,奔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援藏期间,周庆昉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耐心向当事人释法说理,经常为政府部门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本职工作上,她共接待来人来电咨询约200余次,免费代书12份,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3件。其中巴桑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动物案,达某强奸案,马外力由盗窃等案件的辩护意见得到法院认可并采纳,有力地维护了法律的正确实施。
五、打造地方法律服务公益品牌
1. 试点“一村(社区)一律师”
“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是淮南市为贯彻落实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做出的有益探索,是推动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有益尝试,对增强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16年7月,淮南市司法局出台了《淮南市一村(社区)一律师试点工作方案》指导全市“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市律师协会积极组织落实,2016年11月在田家庵区率先开展试点,随后逐步推开。律师们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协助管理村(社区)经济和社会事务,开展法治创建工作,代写法律文书等。
该工作开展以来,派驻律师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参与人民调解、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让群众在享受优质法律服务过程中,树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思维,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派驻律师通过法治宣传、为村(社区)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修订村规民约等,也有助于基层干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办事水平。对于突发事件、疑难案件及群体性案件,派驻律师随叫随到,能够及时参与案件的处理,并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2.创新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是百姓的“贴心人”,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稳定剂”。 近年来,淮南市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探索、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2020年,淮南市司法局获得“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淮南市通过完善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实体平台,建成1个市级中心、8个县(区)中心、91个乡镇(街道)工作站和947个村(居)工作室,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在网络平台开设“店铺”182个,“上架”法律服务产品1810个,为群众提供“淘宝式”法律服务,让群众只进一道门就可办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普法宣传等法律服务。积极研发推行移动端法律服务,建立563个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开通“淮南司法”微博、“村里普法”APP等,将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的“指尖”上。
淮南全市律师积极参与该基工作,2020年以来,全市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683件,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六、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1.未成年人权益维护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近年来,淮南市强化四项机制,全方位闭环管理,不断推动法律援助向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延伸,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淮南市充分利用安徽法律服务网(12348安徽法网),引导律师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线申请法律援助职能,认真梳理、解答并制作“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最大程度方便未成年人就近寻求法律援助。对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实现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对未成年人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性侵害等其他严重侵权行为主张权利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家庭经济状况审查,并对行动不便的残疾未成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建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机制,督促承办案件的律师、法律工作者认真做好案件的审阅、调查和开庭准备工作。案毕及时做好律师卷宗检查,以多位一体的监督模式,来提升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办案质量。此外,淮南市多次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紧贴未成年人学法用法需求,精心开展“送法进校园”等多种活动,重点宣传法律援助范围、申请程序和典型案例等,使广大未成年人认识法律援助、信任法律援助,从而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2.妇女儿童权益维护
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淮南市始终关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积极参与到涉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立法实践、普法宣传、法治教育和法律援助等活动中。2019年,作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及“中国妇女法律援助行动”项目执行单位,安徽竞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坚持每周三下午在淮南市妇联办公室值班,义务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援助,一年来,共办理妇女法律援助案件21件,为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及市妇联的充分肯定。2016年12月,该所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2017年3 月,该所被淮南市妇联 授予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2019年,该所胡继忠律师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3.残疾人权益维护
为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权益护航”行动,做好新形势下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发挥律师专业团队在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2020年4月,淮南市残联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淮南市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救助工作站),并正式挂牌。
淮南市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救助工作站)由市残联、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和市法律援助中心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市司法局推荐热心残疾人权益保障事业的7家律所12名律师组成。建立了相应的律师每周坐班、信息统计和表彰奖励制度等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其主要职责包括为市残联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残疾人权益法治宣传教育、协助处理残疾人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并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法律性救助等。
七、为民生维权提供法律援助
1.助力消费者维权
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淮南市律协高度重视开展协助消费者维权工作。淮南市多位律师担任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参与市消保委重大、疑难以及群体性消费维权案件的座谈、论证以及调解工作,提供专业、客观、中立的意见,得到了市消保委及消费者的认同和好评。淮南市律师协会通过每年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单位的相互协作,起到了宣传消费维权法规知识、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消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作用,为推进全市消费维权体系和能力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年3月15日,市律协都会选派律师参加淮南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户外宣传活动。
2.帮助农民工讨薪
为帮助农民工讨薪维权,淮南市法律援助中心立足工作职能,强化责任担当,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一方面开通农民工欠薪“绿色通道”,对欠薪农民工一律免予经济困难审查,简化程序,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指派律师,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最大限度助力农民工维权速度。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办理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77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48万元。另一方面,组织社会律师和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援进工地”“法援进企业”等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开展宣传咨询服务,协助处理薪资纠纷。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办理农民工集体追索劳动报酬案件15件,涉及农民工132人,依法讨回欠薪200万元。此外,以安徽法律服务网(12348安徽法网)线上法律援助平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淮南司法”微信公众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站点为载体,搭建“线上+线下”全覆盖体系,全力以赴开展好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2020年4月28日,在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孤堆村党群服务中心,15名追索劳动报酬的农民工在孤堆回族乡司法所的主持下,与包工头达成调解协议。本案中,安徽衡威律师事务所穆朝文、董玉学律师受谢家集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担任该15名农民工的委托代理人。接受指派后,两名律师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一边积极准备材料,一边与谢家集区人民法院进行沟通,寻求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历时21天,最终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解决纠纷,充分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周标)